杜灵杰:量子世界追光者
杜灵杰:量子世界追光者
杜灵杰:量子世界追光者
“年轻人要敢于走出(chū)‘舒适区’、挑战‘无人区’,瞄准最前沿,闯出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。方向找准了,就(jiù)坚定地往前走。”
尽管是白天,南京大学鼓楼校区(xiàoqū)的(de)一间实验室里仍“伸手不见五指”。
这里门窗紧闭,没有任何照明光源,设备发出的光亮在黑暗中若隐若现,耳边不时传来机器运转的嗡鸣声。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站(zhàn)在观测屏(píng)前,紧盯着闪烁的数据(shùjù)屏,不放过一丝“蛛丝马迹”。
就在这间黑屋子里,杜灵杰带领团队展开了一场追光之旅——在世界范围内首次(shǒucì)发现具有引力子特征的准粒子,这一从(cóng)“0”到“1”的重大成果同时入选了2024年度“中国(zhōngguó)科学(kēxué)十大进展”和2024年度“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”。
不久前,杜(dù)灵杰从北京捧回第2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。“获奖对于我来说,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责任跟动力,是在激励我要瞄准(miáozhǔn)最前沿、引领(yǐnlǐng)新方向,用研究成果拓展认知边界(biānjiè)、推动学科突破。”杜灵杰说。
在物理学(wùlǐxué)领域,存在着一个近乎传说的粒子——引力(yǐnlì)子。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,它一直存在于量子物理学家的假设(jiǎshè)中,寻找引力子关系(guānxì)到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统一,被视为物理学的“终极难题”之一。
“我们可以将时空想象为一张弹性布,把苹果想象成一个质量巨大的物体(wùtǐ),放在紧绷的布料上会产生凹陷,如果从布的一边轻轻地(dì)推一个小球(xiǎoqiú)过去,它会朝着凹陷处滚动,这就是我们感知的引力,这种(zhèzhǒng)形变的波动类似时空的‘涟漪’,也就是引力波,这种波动对应的粒子就是引力子。”杜灵杰(língjié)形象地解释道。
一切源于兴趣使然。杜灵杰从小就喜欢对自然现象刨根问底,本科时,他(tā)就读于(jiùdúyú)南京大学理科强化部。进入研究生阶段后,与周围同学(tóngxué)大多选择实用性更强的(de)方向不同的是,杜灵杰选择了当时看似“超前”却被贴上“没什么用”标签的量子物理。
“我喜欢(xǐhuān)沉浸在纯粹的(de)量子物理世界(shìjiè)中自在探索,想要观察它将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改变。”谈及选择量子物理的原因,杜灵杰坦言,物理学纯粹而有趣,量子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可能性,这种“既存在(cúnzài)又不存在”的量子态,令人着迷。
兴趣,引领着杜(dù)灵杰一路攀登科研高峰。硕士毕业后,杜灵杰选择去美国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,此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(yánjiū)。在博士后阶段,他(tā)开始(kāishǐ)尝试全新的光学实验研究,开始接触分数量子霍尔效应。
其实,多年前就有科学家预言,凝聚态物质中可能存在(cúnzài)一种分数量子霍尔引力子,表现为低能模式激发,也被(bèi)称为引力子模或(huò)引力子激发。由于它的(de)行为规律与引力子类似,被形象地称为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“投影”。“就像在地球上观察不到遥远星球的细节,但可以通过其投下的影子了解它的特性(tèxìng)。”杜灵杰说。
2019年,不顾海外合作导师(dǎoshī)的(de)极力挽留,33岁的杜灵杰毅然选择回国(huíguó),加入母校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,从零开始搭建实验室,开展基础研究工作。
“我(wǒ)从来没想过在国外待一辈子,从规划出国的那天起(qǐ),我就知道我是要回来的,出国学习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报效祖国。”杜灵杰说(shuō)。
杜灵杰回国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,就是(jiùshì)从零开始搭建实验室。
实验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极限条件(tiáojiàn):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、强于地球磁场数万倍的强磁场,以及能捕捉到微弱信号的光学系统(guāngxuéxìtǒng)。这样苛刻的实验条件听起来似乎(sìhū)是天方夜谭,而(ér)杜灵杰所研究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的集体激发模式,需要在满足上述所有极端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观测。当时,很多科学家向这个领域发起挑战,但始终没有(méiyǒu)突破。
在没有现成设备的情况下,杜灵杰硬是带领学生们白手起家,自主设计并集成组装了一套极低温(dīwēn)强磁场(qiángcíchǎng)共振非弹性(tánxìng)偏振光散射(sǎnshè)系统。历时3年,他们终于搭建出世界上第一台能够观测“引力子激发”的实验设备,足有两层楼高,如同一台超大号的“显微镜”。
为了(wèile)捕捉微弱的光信号,他们需要营造一个黑暗的环境,窗户被厚重的窗帘严丝合缝地遮住,连门缝都用黑胶带细心封住。久而久之,这里便有(yǒu)了一个亲切的名字——“黑屋子(wūzi)”。
设备建成后,真正的(de)挑战才刚刚开始,即便有“利器在手”,量子世界的探索仍旧举步维艰。“我们的研究工作(gōngzuò)必须(bìxū)在‘黑屋子’里展开,通常是从(shìcóng)早上8点开始,直至次日(cìrì)凌晨一两点。”杜灵杰坦言,在“黑屋子”里工作并不容易。研究人员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前行,通过微弱的仪表灯光辨认设备位置,调整(tiáozhěng)实验参数。有时,一个小小的调整可能需要反复尝试数小时,而最终(zuìzhōng)的数据可能只是一个微弱的峰值。
在杜灵杰看来,寻找引力子就像在一场暴风雨中听心跳,需要(xūyào)把(bǎ)噪声降到宇宙背景辐射的十亿分之一。深夜时分,当学生们陆续离开后,杜灵杰还会留下来再检查一遍设备参数,确保万无一失。“做实验就像照顾一个孩子,需要细心(xìxīn)、耐心和(hé)恒心。”他常对学生们说。
历经重重困难,杜灵杰终于在海量数据中发现了(le)引力子激发的微弱信号。团队十分兴奋,迅速将观测结果形成论文并向《自然》投稿,没想到却(què)被回复(huífù)“证据不足”。
在随后一次国际会议上,杜灵杰的发现再次被国外专家(zhuānjiā)质疑,“你怎么知道自旋为2的激发就一定是引力(yǐnlì)子模呢(ne)?”这一问如同当头一棒,让杜灵杰意识到研究思路可能错了。
因为按照理论,分数量子霍尔(huòěr)效应中的引力子模(zimó)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自旋为2,杜灵杰陷入了思维定式(dìngshì),前期实验也循着这一思路展开,“事实上,引力子模的特征能量同样重要”。
接二连三(jiēèrliánsān)的打击让团队陷入低谷,杜灵杰内心煎熬(jiānáo)着,但他仍鼓励学生“耐心点儿,沉住气(chénzhùqì)”,自己依旧一整天“泡”在实验室里分析实验数据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2024年,杜(dù)灵杰带领团队终于观察到了引力子模的特征(tèzhēng)能量证据,研究成果发表在(zài)《自然》上,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观察到引力子激发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量子研究院(yánjiūyuàn)撰文称赞:“能够在实验室研究类似引力子的粒子,有望弥合(míhé)量子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之间的鸿沟。”
“这只是一个起点。”杜灵杰说(shuō),未来新型(xīnxíng)电子器件和新型材料将得益于这种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深入理解,它将改变世界。
“种树者”的坚守(jiānshǒu)与传承
“如果这次实验最后没有达到预期目标,多年来的努力是‘一场空’怎么办(zěnmebàn)?”面对质疑基础研究“无用”的声音,杜灵杰常用“种树(zhòngshù)”来比喻:“研究基础物理就(jiù)像种树,要甘愿花时间施肥、精心养护,耐心等待它长成参天大树的一天(yītiān)。”
在杜灵杰(língjié)看来(kànlái),育人亦是如此。在“黑屋子”实验室的角落里,有一张简易的长桌(zhǎngzhuō),那是团队平时讨论问题的地方。杜灵杰经常会和学生们围坐在这里,共同回顾实验进展,讨论下一步的方案。
“杜老师很少直接给我们答案,而是(érshì)引导我们自己思考。”在博士生杨子灏看来,导师(dǎoshī)注重了解每名学生的特点,因材施教,充分激发大家(dàjiā)的潜力(qiánlì),“有时候讨论会一开就是三四个小时,每个人畅所欲言,直到大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。”
在学生们眼中,杜灵杰(língjié)是一个对科研有巨大热情的人,对最新研究方向把控很(hěn)精准,一旦确认目标就(jiù)会迅速着手推进,即使遇到再大困难也从未见过他叹气。
言传身教中,学生们学会了(le)面对(miànduì)困难不退缩。博士生王一帆(wángyīfān)还记得第一次独立搭建光路开展实验的(de)经历,那段时间她(tā)因无法测出信号而感到绝望,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。杜灵杰鼓励她不要轻言放弃,并建议她从头到尾排除整个系统中的问题,最终发现是样品摆放不当。按照杜灵杰的思路改进后,王一帆成功测出了信号。
“我们实验室的产出速度并不是很快,但比起摘(zhāi)‘低处的桃子’,杜老师更愿意让我们静下心来,真正(zhēnzhèng)攻克一些处于(chǔyú)科学技术前沿的问题,不仅是为了满足最原始的好奇心,也是为了用科研为国家发展(fāzhǎn)作出贡献。”王一帆说。
身为“85后”的杜灵杰认为(rènwéi)自己与学生年龄差距并不大,有许多共同语言。“大家都是年轻人(niánqīngrén),要敢于走出(zǒuchū)‘舒适区’、挑战‘无人区’,瞄准最前沿(zuìqiányán),闯出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。方向找准了,就坚定地往前走。”这是杜灵杰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今天的“黑屋子”依然24小时运转。黑暗中,这群年轻人正在耐心捕捉一种新(xīn)的量子物态。在探寻科学(kēxué)之光的道路上,他们无所畏惧,一往无前。(本报记者 焦以璇 通讯员 于玥晗 颜(yán)修齐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