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菏泽有所“五好”学校,还是“苏教版”,藏在鲁西新区!

体育正文 275 0

菏泽有所“五好”学校,还是“苏教版”,藏在鲁西新区!

菏泽有所“五好”学校,还是“苏教版”,藏在鲁西新区!

清晨7点,山东菏泽鲁西新区丹阳街道(jiēdào),都庄新村小区居民石静正打理(dǎlǐ)着自家楼下的花盆,不远处几个老人正坐在板凳(bǎndèng)上话家常。小区里环境整洁卫生,翠绿的植被、鲜艳的花圃相互映衬,石静笑着对(duì)记者说:“看不出我们这是个20年的老小区吧?” 这是菏泽城区较(jiào)早整体迁建的(de)城中村之一。“几年前,小区出现基础设施老化、排水不畅、车位不足等问题,居民居住环境亟待改善。”丹阳街道都庄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居委会主任王东洋说,自实施卫生清理、路面修复、停车位(tíngchēwèi)规划等改造工程后,小区面貌焕然一新。现在居民住得(dé)舒心、过得(guòdé)开心,老小区焕发出新活力。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,菏泽工业基础较弱,曾面临基础设施薄弱、公共服务(gōnggòngfúwù)短板突出等(děng)问题(wèntí),长久以来(chángjiǔyǐlái)都是山东省内的“帮扶对象”“突破重点”。10余年来,菏泽迎难而上、不等不靠,不仅经济总量完成由“全省垫底”到“跻身中游(zhōngyóu)”的跨越,而且实现城市建设大提速、农业农村大变样、人民生活大提质。 今年5月23日,这座曾经的“欠发达”城市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(wénmíngchéngshì)称号,标志着菏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(màishàng)新台阶。 这是菏泽城区俯瞰图(无人机照片)。(受访单位供图)  细节之处见新风。菏泽牡丹栽种(zāizhòng)历史悠久,素有“中国牡丹之都”的美誉。经多年打造,该城市(chéngshì)品牌已融入大街小巷:街头配电箱(pèidiànxiāng)披上“牡丹之都”纹样“彩衣”,道路护栏(hùlán)雕刻着(zhe)绽放的牡丹浮雕,装饰着牡丹元素的公交车成为菏泽流动的风景线…… 提升城市颜值,不忘实实在在改善民生(mínshēng)。据介绍,菏泽市近年来坚持“全域创建、全时(quánshí)创建、全民创建”工作理念,不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现常态长效(zhǎngxiào)。   立足(lìzú)“创城为民办实事”工作要求,当地党委政府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,着重(zhuózhòng)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(wèntí),重点推进基础设施提升、住宅小区治理、线杆线缆治理等工作。 为整治一条街上的线杆线缆,当地专门成立一个工作(gōngzuò)小组。地方(dìfāng)干部介绍,工作小组联合街道、交通、供电(gōngdiàn)等多方力量,撤除这条大街上的6.3万余米线缆,拔除56根废旧线杆,部分高压电缆改迁入地,彻底解决了几十年的遗留问题,得到市民(shìmín)认可。 如今放眼菏泽城区,百余处“口袋公园”如珠玉(zhūyù)散落,将绿色空间巧妙嵌入(qiànrù)城市肌理(jīlǐ)。天泽园小区居民毕女士告诉记者,她每天清晨都在家门口的“城市之窗”口袋公园锻炼(duànliàn),“小区对面就是公园,这里环境优美、空气清新,是锻炼的好场所”。 不远处的和平路便民市场(shìchǎng),经过改造后环境面貌一新:统一规划的摊位整齐排列,电子屏实时公示商品价格,整洁干净的通道让购物更安全便捷(biànjié)。正带(zhèngdài)着外孙女选购馄饨皮的居民(jūmín)庞桂英说:“以前来市场总怕踩到水坑,有时道路泥泞难行。现在大变样(dàbiànyàng),我们买东西舒心放心。” 改变的不仅是市民的生产、生活(shēnghuó)环境,还有群众的精气神。在菏泽市牡丹区牡丹街道洪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新(xīn)时代文明实践站的3支文艺志愿(zhìyuàn)服务队各展所长:戏曲队深耕传统(chuántǒng),将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娓娓道来;书画队以墨传情,在宣纸上勾勒出国色牡丹的绰约风姿(fēngzī);舞蹈队活力四射,用灵动的舞姿传递着新时代的幸福心声。 从“中国牡丹之都(dōu)”到“全国文明城市”,新增的(de)城市名片见证了菏泽(hézé)城市品质的全方位提升。“文明创建不是‘面子工程’,而是一项民心工程。”菏泽市委书记张伦说,未来菏泽将深化创建成果,持续在为民、惠民上下功夫,让发展更(gèng)有(yǒu)温度、民生更有质感。(记者刘铮、王阳)
菏泽有所“五好”学校,还是“苏教版”,藏在鲁西新区!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