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太原人 近期街头飞虫多 出门少穿浅色衣
@太原人 近期街头飞虫多 出门少穿浅色衣
@太原人 近期街头飞虫多 出门少穿浅色衣
蚜虫总是聚集在树叶阴面,刺吸(cìxī)嫩芽汁液。
本报讯(记者 刘晓亮(liúxiǎoliàng) 文/摄)走道往(wǎng)脸上呼、跑步往嘴里钻、不敢穿黄色、白色衣服出门……近段时间,不少市民发现,今年的小飞虫似乎有点多,给室外活动造成了不小的困扰(kùnrǎo)。那么,这些小飞虫到底是啥呢,今年为啥(wèishá)这么多呢?
5月8日,市园林质量植保站高级工程师张志梅介绍,现在市区内出现的大量小飞虫是蚜虫,俗称腻虫、蜜虫,太原人也称之为“油旱”,是一种繁殖极快的昆虫,从清明前后到(dào)11月份,累计会繁殖十几(shíjǐ)代,一代能持续十几二十天。蚜虫的种类(zhǒnglèi)非常多,有(yǒu)黑色的黄色的绿色的白色的等,当下我市出现的主要是黑色的。正因为此(cǐ),有些市民误以为是蚊子,但从体型上看(kàn),它们比蚊子小得多。
为什么今年有这么多的(de)蚜虫呢?张志梅介绍,其实蚜虫年年都有,而且(érqiě)数量庞大,在气温较低、风大、雨水(yǔshuǐ)多的年头,其迁移时间短,与市民(shìmín)相遇的机会不(bù)多。但去冬今春,我市降水(jiàngshuǐ)偏少、气温偏高,这对蚜虫来说,是非常好的气候条件。近期气温快速回暖,蚜虫幼虫一下子就冒了出来。其实,蚜虫对人类没什么“兴趣”,主要是在植物幼嫩的部位上(shàng)活动并造成危害。人们之所以觉得总有小飞虫(fēichóng)往脸上呼、往身上落,是因为蚜虫具有趋黄性,对浅颜色非常敏感,因此建议人们近期出门少穿黄、白等浅色衣服,最好穿长袖,不裸露皮肤。
为了对付当下这波蚜虫(yáchóng)(chóng),市植保站督促各公园、道路养管单位积极开展防治工作,一方面利用其趋黄性,悬挂黄色(huángsè)粘虫板来诱集,一方面喷施烟碱、苦参碱、吡虫啉、啶虫脒、噻虫嗪等无公害药剂来消杀,并注意保护其天敌。“尽量减少对树木的伤害,对市民的困扰。”张志梅说(shuō)。太原晚报(wǎnbào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